今日辟谣(2024年5月30日)
2024年5月30日 提 示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注意以下涉高考事项 详情:2024年高考临近,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、辟谣从容有序备考,年月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、今日贩卖制造焦虑,辟谣甚至实施诈骗、年月诱导考生考试作弊,今日严重扰乱高考秩序。辟谣为此,年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,今日整理了近年来出现的辟谣一些典型案例,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年月务必提高警惕,今日谨防上当受骗,辟谣做到诚信考试。年月 一、组织高考作弊,逃不过法网恢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明确规定,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,“组织作弊的”“向考生提供试题、答案的”,都属于违法行为。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,知法守法,不要一时糊涂,抱憾终生。 二、“李鬼”终难变“李逵”,以身试法不可行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明确规定,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,“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”,都属于违法行为。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,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,以身试法终将“自食恶果”。 三、避开安检带“装备”,作弊未遂毁前程 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。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,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,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、各科成绩无效。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,服从考务人员管理,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,遵守考试纪律。 四、花钱保送不可信,没有“馅饼”有“陷阱”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。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“内部招生”“花钱保送”。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“花钱能买大学名额”“特殊渠道录取”等为幌子的行骗。 五、高考志愿被篡改,信息泄露需警惕 高考是考生人生重要的一次考试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。考生们应谨慎保管个人准考证号、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,时刻保持警惕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,防范不法分子违法利用信息,侵犯个人权益。 六、“占坑帖”当噱头博眼球,涉考“恶作剧”不可碰 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发布“占坑帖”的方式,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“押中真题”的信息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,则涉嫌构成诈骗罪。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,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,也涉嫌违法,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。(来源:“微言教育”微信公众号)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重量≈250亿部iPhone,AI也需“排泄”废弃物
- 钛合金中氮成分分析标准物质:把控钛合金氮成分
- 厦门翰森达钢化油墨系列7月8日网上报价,价格行情
- 周宁县:让孩子在家门口“上好园”
- 法治课堂开讲啦!护航青春助成长
- 全国举坛新秀在滁竞逐“力与谋”_
- 英国石油和天然气退役工程因延误可能造成严重损失
- 90后已加入离婚大军 小夫妻相识18天闪婚后闪离
- 教育部:将健全机制使大学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
- 全国举坛新秀在滁竞逐“力与谋”_
- 廖强到千岭乡召开作风建设座谈会 宿松新闻网
- 一个站与一座城的“双向奔赴”
- 网红爆款:益尼C小青柠汁发展潜力大,迎战市场!
- 廖强到千岭乡召开作风建设座谈会 宿松新闻网
- 新郑拜祖大典区域今日交通管制时间:4月18日7时至12时
- 中国电建总经理王斌与三一集团党委书记、轮值董事长向文波会谈
- 汉阴县涧池镇:“网络达人”助力“组团服务”
- 铜中杂质成分分析标准物质:精准把控铜中杂质含量
- 泉州火车站旅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
- 育碧:《星球大战:法外狂徒》失败是因为玩家对《星战》IP兴趣减弱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